爱赢投顾 行业动态 震荡筑底 蓄势待发 - 湖南爱赢 <<返回列表页

震荡筑底 蓄势待发

2023/7/18 13:52:00

一、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上半周市场受CPI、PPI持续回落,整体走势相对低迷,受益于业绩改善和政策支持的汽车、电力设备等板块有所表现;而后在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下行、海外流动性有望改善的影响下,北向资金大幅回流,指数显著上涨,有色、食饮等板块表现亮眼,科技板块也出现明显反弹。截止周五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29%,深证成指上涨1.76%,创业板指领涨2.53%,科创50微跌0.03%,北证50下跌1.47%。

图表1:上周和本月主要指数涨跌幅

图片1.png 

国内方面,6月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新增信贷规模大超预期,结构也出现好转,但资金活化程度依然偏弱。此外,6月CPI与PPI均超预期下行,表明总体需求仍然偏弱。

海外方面,美国6月通胀数据回落,市场对后续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降温,全球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均出现明显上涨。由于通胀仍显著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美联储7月加息概率依然较高,但整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

二.大势研判

(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

随着第二季度收官,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7月17日上午,国新办召开发布会,就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通报。中国网记者了解到,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国内生产总值为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

图表2:

图片2.png 

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上半年GDP增幅5.5%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

从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表现来看,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付凌晖介绍,近期,主要国际组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总体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

(二)A股盈利增速底或已构建完成

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707家上市公司预告中报业绩,其中预喜(包括预增、续盈、扭亏、略增类型)公司774家,占比45.34%;预忧(包括预减、续亏、首亏、略减类型)公司936家,占比54.66%。

从预告净利润增幅上限看,预计净利润增长超100%公司473家,预计净利润增长超200%公司211家,预计净利润增长超500%公司80家,预计净利润增长超1000%公司33家。

从预告净利润上限看,预计净利润额超20亿元公司31家,预计净利润额超50亿元公司9家,预计净利润额超100亿元公司6家。贵州茅台净利润额最高,二、三名分别为中国神华、中远海控。此外,陕西煤业、比亚迪、紫金矿业等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均超100亿元。

7月份以来,上市公司迎来业绩披露高峰,业绩预喜股年内平均涨幅达15%,大幅跑赢A股主要指数(如沪指年内涨幅4.81%)。据记者统计,700多家业绩预喜股中,近七成股票年内涨幅为正,涨幅翻番个股逾20只。其中,中际旭创以475%的涨幅排名第一,剑桥科技以466%的涨幅排名第二,鸿博股份以346%的涨幅排名第三。此外,金桥信息、万兴科技、新致软件等股票涨幅均超200%。

华泰证券称,A股盈利增速底或已构建完成。A股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出两大趋势:一是全A盈利同比增速回升(基于已披露预告公司),23Q1盈利增速底或已确立、但复苏弹性可能较弱;二是上中下游板块业绩分化加剧,企业利润向中下游迁移。

具体来看,“上游有量无价、中下游以价换量”是中报业绩预告体现出的最明显特征:①上游资源、中游材料由于产能过剩、需求偏弱,23Q2产品价格整体同比下滑;②部分中游制造因成本减压、出口强劲预计业绩仍较优,如光伏(组件、辅材)、储能等;③下游消费品以价换量较为明显,比如家电、汽车、白酒、医疗器械、部分必需消费品等,这也意味着这些板块可能更早进入补库周期。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

7月份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下跌,12日更是大跌1.06%。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迎来反弹,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收复7.2关口。自上周四起,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高,截至昨日收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950个基点。

  美元指数12日下跌,截至纽约汇市尾盘,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下跌1.19%至100.5220。最新消息,美国6月CPI放缓至3%,由于通胀持续降温,美联储加息周期有望接近尾声。

对于这波人民币汇率反弹,分析师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近期美元指数有所走弱,另一方面则是市场预计短期中国将有稳增长政策出台,支持下半年国内经济持续反弹,因此看好人民币汇率。

  此外,还有分析师还猜测,这或许央行加强逆周期因子的使用有关。分析师还表示,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已基本结束,但短期内出现强势反转的可能不大,预计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走势以震荡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期发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有效性与经济金融稳定》一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出一个框架性的描述,并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

  易纲指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技术面分析

随着2季度市场调整时间的延续叠加中报窗口,A股投资者对业绩确定性溢价有所加强,前期超跌的一些板块如新能源,消费等出现反弹,收获前期悲观业绩预期差的合理收益。后面伴随着市场回暖,风格有望从对单季度业绩的关注的防御性思维转换为对成长空间实现高概率的进攻性思维,不过短期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偏弱目前投资者交易情绪不高,成交量持续萎缩,预期本周大盘指数预计将在(3190,3240)内运行。

图表3:上证指数K线图

图片3.png 

三.下周操作策略

(一)钠电池产业化提速

714日,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现场传来消息,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测评结果公布,共有17家企业通过测评参评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为104.1Wh/kg,最高的四家在120至130Wh/kg。

虽然相比于磷酸铁锂电池150Wh/kg的能量密度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已数倍于铅酸电池约30Wh/kg的能量密度。钠电池在过充电、低温放电性能方面的测评表现则优于锂电池。现场嘉宾还表示,测评结果没公布的一项是对针刺实验进行了摸底,钠离子电池通过率接近60%,而锂离子电池大部分都无法通过。

光大证券分析称,继续看好钠电池板块投资机会。钠电池方兴未艾,优先看好“从零到一”的负极硬碳和电池环节。建议关注深耕于硅碳产业链并有望受益于钠电池的元力股份;自主研发生物质精炼技术进军硬碳产业的圣泉集团;正负极材料深度绑定中科海钠并且钠电池电芯已出品的华阳股份;正负极电解液产线一体化自建,公告在手钠电池订单已达3.3GWh的传艺科技以及深度绑定钠创新能源完成3C消费锂电转型钠电的维科技术等。

钠离子电池可广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在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表示,发展钠离子电池有望破解锂资源“卡脖子”问题,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碳酸锂价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更佳,有望成为储能重要补充。”业内人士表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广西、山西、河南等地的能源领域规划性文件均提及要开展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示范。未来,钠离子电池在用户侧储能、数据中心和基站储能等领域有望率先渗透。”当前锂离子电池价格高企,钠离子电池渗透率将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钠离子电池在两轮电动车领域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40%。

随着产业化加快,钠离子电池将率先替代铅酸电池的市场份额,实现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的无铅化,并有望部分替代锂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车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将充分受益。

                                      

(二)氢能产业周期开启

氢能市场序幕拉开,产业链有望自上而下放量。中国氢能规划明确,产业周期已开启,绿氢项目呈现高景气度,电解槽需求快速增长,上游制氢端率先受益。增长动能将自上而下逐级传导,叠加来自终端应用侧的深度脱碳需求,有望带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设备放量。首次覆盖氢能设备行业,给予增持评级。

氢能是零碳终极能源,政策利好加速产业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技术进步三重因素推动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出台利好政策,大量氢能项目落地,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4004万吨/+19.8%,保持稳健增长。现阶段氢能应用集中于工业和交通领域,未来有望助力建筑、发电和供热等多领域深度脱碳。

氢能政策利好频出,行业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绿氢产业蓄势待发,上游制氢设备有望率先放量,关注氢能产业链本土优势企业。上游制氢设备先行,储运加用空间广阔。

制氢环节:23年国内绿氢项目招标频出,电解槽率先放量,头部企业快速扩产,23年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75%-163%。我们预计2025年、2030年国内电解槽市场规模将达到213亿、464亿元。

储氢环节:车用IV型储氢瓶国家标准发布,有望打开70Mpa储氢瓶市场,国内企业快速切入布局,碳纤维材料等环节存在国产替代空间。

运输环节:国内长距离输氢管网建设加速,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问题,利好全产业链。

加氢站:已投运加氢站数量稳步增长,部分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加氢站建设成本较高,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存在较大降本空间。

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快速增长,2025年国内市场有望突破180亿。电堆作为价值核心已稳步实现降本,空压机、氢循环、增湿器等环节国产化已达80%以上,气体扩散层、催化剂等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